清乾隆 金地洋彩加料彩西番莲双耳香插 成交价 RMB 3,910,000
一、金地生花:乾隆御窑的 “奢品密码”
清乾隆年间,一只高 13cm 的 “金地洋彩加料彩西番莲双耳香插”,将御窑 “奢华美学” 推至巅峰。它以纯金为地,在瓷身铺展如绸缎般的金彩光泽,仿佛把一整片鎏金晚霞凝于器表;再以洋彩、料彩交织绘制缠枝西番莲,红、蓝、绿等色在金地衬托下,似锦缎织花般立体鲜活,富丽得仿佛能折射出宫廷的鎏金岁月。
香插作唇口、长筒型身,对称如意耳线条饱满流畅,既保证 “插香” 的实用功能,又将 “赏器” 的审美价值拉满。更显匠心的是,连内壁与器底都遍施金彩,底款 “大清乾隆年制” 以描金篆书呈现,每一笔都透着 “不惜工本” 的贵气,仿佛在宣告:这是帝王御瓷的专属排面。
展开剩余66%二、金彩难寻:耗金如流水的顶级工艺
在乾隆御窑体系里,“金地彩瓷” 本就是 “稀有物种”。清代前期的金彩工艺,堪称 “技术与财力的双重考验”:需将黄金磨碎提纯,混合橡胶水、少量铅后,纯手工施于瓷面。金粉必须足够精细纯净,否则难出 “真金光泽”;且工序繁杂、耗金量极大,一件器物便 “所费不赀”,仅用于最高档的御制瓷器。
北京故宫藏乾隆金地粉彩莲花纹盖碗(著录于《珐琅彩・粉彩》),规格极高,推测为乾隆帝御用;另有金地粉彩开光御制诗文瓶、壁瓶,也印证 “金地彩瓷” 与帝王生活的紧密关联。而这件香插更具特殊性 —— 翻遍公私著录,同类器尚未见第二件,“孤品” 属性直接将其收藏价值拉满。
三、同源宫廷:从金胎珐琅 “抄” 来的灵感
金地洋彩的设计,暗藏 “跨材质模仿” 的巧思:它是仿金胎珐琅器而来。比如北京故宫藏的乾隆款金地粉彩五供,与台北故宫的金胎内填珐琅五供风格高度一致,“瓷仿金” 的渊源一目了然。这件香插或许也有金胎珐琅的 “蓝本”,以瓷的 “精巧” 追摹金器的 “华贵”,把盛世的 “繁缛审美” 与 “工艺野心” 都凝聚于方寸之间。
四、百年流转:从上海古董商到拍场焦点
香插的传承故事,也镌刻着老上海的 “古玩传奇”:它曾为1930 年代上海、美国古玩商李凌云旧藏。李凌云出身古玩世家,父亲李文卿是民国上海滩 “三大古董商” 之一(与祝续斋齐名),是最早投身国际中国古董市场的巨商。李凌云往来中美,还因抗战募捐与张善孖、张大千兄弟结下深厚友谊,两家人的交谊延续半个多世纪。后来,香插又入上海藏家之手,在私藏中沉淀岁月风华。
2023 年 2 月,它亮相北京保利 “禹贡 —— 中国古美术的千年之旅” 专场,以估价 2,000,000-3,000,000 元人民币上拍,最终以 3,910,000 元人民币成交。这个结果,既是对 “金地洋彩孤品 + 传奇传承” 的双重认可,也让这件 “把黄金当画布、以洋彩作针线” 的香插,成为乾隆御窑 “奢华与巧思” 的鲜活见证。
(本文内容源自权威文物资料,不涉及任何商业交易信息。交流艺术品,欢迎私信联系。)
发布于:广东省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